中國軟包裝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起步,80年代開始高速發展后,一直以兩位數的增長率增長。目前,中國軟包裝企業約有一萬多家,產值上千億。到了2014年,這個增長率第一次出現了拐點:受大環境影響,服務于各行各業的軟包裝企業普遍反應2014年“旺季不旺,淡季真淡”,能實現增長的企業很少,即使有增長,也只增長幾個點。
這主要是受大環境影響,再加上投資包裝業的越來越多,造成產能過剩,利潤空間越來越小。
企業是必須追求利潤的,沒有利潤,也就沒有了發展和生存的可能。因此,軟包裝企業一方面技術向自動化、智能化、可持續化方向發展,以期用創新來獲取利潤增長點;一方面向內狠抓成本控制,節約下來的就是利潤增長點。
成本領先是企業在競爭中取勝的關鍵戰略之一,成本控制是所有企業都必須面對的一個重要管理課題。但是,成本控制并不意味著低價購進原材料,恰恰相反,企業在進行成本控制的同時還必須兼顧產品的不斷創新,特別是保證和提高產品的質量,絕不能片面地為了降低成本而忽視產品的品種和質量,更不能為了片面追求眼前利益,采取偷工減料、冒牌頂替或粗制濫造等歪門邪道來降低成本;否則,不但坑了客戶,最終也會使企業喪失信譽,付出更多成本,也影響企業的正常發展。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應樹立成本的系統管理觀念,將企業的成本管理工作視為一項系統工程。一方面,為使企業產品在市場上具有強大競爭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再局限于產品的生產過程,而是應該將視野向前延伸到產品的市場需求分析、相關技術的發展態勢分析,以及產品的設計;向后延伸到客戶的使用、維修及處置。
另一方面,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非物質產品日趨商品化。與此相適應,成本管理的內涵也應由物質產品成本擴展到非物質產品成本,如人力資源成本、資本成本、服務成本、產權成本、環境成本等。
具體到我們軟包裝企業,又有哪些地方是我們必須要關注的成本控制重點呢?
一、從內部管理入手,嚴抓產品質量
目前,軟包裝行業仍以中小企業為主,管理規范的企業為數不多。事實上,數據化管理能夠給企業帶來的經濟效益遠遠超出想象,而現實是還有很多企業老板根本沒有把數據放在眼里。
上海DIC司經理:
軟包裝企業的成本控制,作為技術人員,我們能做的主要是提高產品的質量及改良生產工藝,減少不良品。還有就是進口原料的國產化,盡量保證性能的情況下降低成本。對于出廠產品的跟蹤也是比較重要的,有一些產品到了年底被集中退貨,其中不少產品本身并沒有質量問題,而是由于客戶訂單估計不準或客戶暫時不使用導致產品過期,或長期放置包裝損壞泄露而無法再利用。若銷售人員能進行有效的跟蹤,及時將這些產品追回,我們也可以發給其他客戶或改良成其他產品,而不是最后變成了報廢處理。而油墨報廢是要付錢給有處置資質的公司的,這一來一去也會對公司造成不小的損失。這些都可以通過更規范的管理來避免。
中信姜經理:
近年來,由于招工問題以及工資等原因,造成軟包廠技工斷代、青黃不接,年輕的一代接受不了印刷廠的氣味以及嚴格的技術要求,普遍高不成低不就,很多工廠技術斷代、技術后退,所以,軟包裝廠的成本控制主要還是后備人員的培養,降低產品損耗,以過硬的產品質量贏得客戶。
李工:
現在大部分彩印廠是只要不出廢品就賺錢,根本不考慮生產成本的問題。只想看到怎么能立刻就賺錢的東西,我問過很多彩印廠,幾乎從來沒按每平米算過成本。很多人還是習慣靠經驗和感覺管理。其實從數據入手的話,會算出很多令他們自己都吃驚的結果。有些大廠其實也已經做出榜樣了。
干復學徒小夏:
從原材料輔料渠道、產能效益、成品率、工藝控制精準等都能找到成本控制點,對一線員工來說,主要是效率、成品率和工藝控制精準度。成本控制是一個系統的管理工程,不是簡單的老板說一句要省多少就能實現的。
東莞駿邦高經理:
控制成本對企業來說,的確非常迫切。現在人力成本、廠房租金都是一年年向上漲,壓力非常大。能比較明顯地控制成本的方法是降低損耗。這個必須要責任到人。讓員工成為每條生產線上的老板,為自己打工。比如損耗上限是5%,如果你能做到只損耗3%,那么節約下來的2%里拿出一半獎勵給員工。第二點很關鍵,就是選購原材料要選擇穩定的供應商。有長期合作的供應商,可以保證原材料質量的穩定性,同時在你對材料有特殊要求時,他能特別配合你對配方做修改,從而保證你的產品質量穩定。
佛山寶源盛郭總:
從原材料的價格去省成本,其實省得很有限。所以我認為成本控制主要還是現場控制,成品率控制。把好產品的質量關,減少廢品,才能真正控制好成本。
二、選用節能新技術
中信姜經理:
節能和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可以大幅度降低產品的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綜合來看,軟包裝的發展還是要先練內功,保證良好的團隊,嚴格的質量標準,在此基礎上,配套節能技術,發展新技術,應用新材料,才能一步步做強。
關于軟包裝節能方面我公司也做了一些,不多,這里僅談談個人看法。軟包裝企業進入門檻現在還不是太高,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國家也會提高準入門檻,軟包裝企業節能主要還是在印刷機、復合機加溫方式上,有心的企業其實可以節能跟質量同步提高的,比如北方企業:用蒸汽(鍋爐+排氣除塵、天然氣)加熱,就比直接用電加熱節省很多(還有這兩年正在做的太陽能也比電節約),同時車間里加暖氣片,溫度控制在15~20℃,相信產品質量在冬天會穩定很多,夏天主要是加大進排風,以利于溫度下降,當然有條件的企業可以上中央空調,那是最好的了,保持車間里一年四季穩定的溫濕度,對印刷、復合、制袋的質量穩定會起到重大作用。比如有一企業制袋時總有一臺機邊封不正常,忽好忽壞,各種檢測都正常。最后才發現這臺設備靠近門口,進出開門時,冷空氣一下子沖進來,迅速降低了燙刀溫度,造成封邊不牢。后來在門外加一段緩沖,冷空氣沒法直接沖進來,問題就解決了。企業在關注節能的同時要關注車間的生產環境,這兩者并不沖突,車間生產環境穩定,各加溫部位穩定,產品質量就穩定,沒有什么比穩定的產品質量更重要的了。
輝騰陳總:
主要還是從節能方面來控制成本。我們使用太陽能有3~4年時間了,剛開始一段時間還好,最近維修比較多。我們只有一臺設備用了太陽能,用之前一個月電費6~7萬,現在4~5萬,節約大約25%。太陽能不足的時候,我們燒生物質補充。據我所知,東莞有家彩印企業用的是鍋爐,將排放的廢氣直接燃燒后,將產生的熱量再循環用于印刷生產,節能更明顯。
三、投入研發和設備更新換代
某軟包李總:
關于成本控制,我覺得首先要明確一個觀念:減少成本不是要偷工減料,那樣做是掩耳盜鈴,最終只會失敗。最好的成本控制是先花錢投入技術、設備的更新換代。只有保證企業自身擁有的工藝、設備的先進性,才能真正具有市場競爭力,也才能真正實現成本控制。
比如無溶劑復合,大家都知道它省成本,不僅是溶劑成本節省了,還有不需要烘箱省下來的電費、高效生產帶來的綜合成本節省等。但如果企業不先投入資金購買無溶劑復合設備,你去哪兒省這筆成本呢?
所以,企業要控制成本,首先要有魄力投資新技術、新設備。工作效率提高了,不需要員工拼體力,比如一些自動換卷設備等輔助設備,表面上可有可無,但實際上可能就決定你的一線員工是走是留。眾所周知,現在軟包裝企業招工很難,新招一個員工把他培養成一個合格的熟練工,企業要付出的成本可不少!再加上人都有主觀性,難免會犯錯誤。對工藝質量的控制就不能只靠員工的工作態度,而是一定要有機器,有硬件設備來管理和控制,從而減少人為的錯誤,提高產品成品率。
一個企業設備的先進性、穩定性,決定這個企業產品的質量。為什么有越來越多的“傻瓜機”出來呢?這是因為要減少對人經驗的依賴,將工藝盡量標準化、數據化,從而實現自動化控制,提高產品質量的穩定性。我們軟包裝企業生產的產品中,一些功能要求特別的小眾產品附加值高,是企業獲取利潤的保證;而大眾產品則是企業生存的基石和支撐。因此,產品質量的穩定性是最重要的!這需要企業舍得投入資金研發和購買設備。前期雖然會有成本支出,但最終會在生產過程中為企業節約大量的成本!
鄭州興中塑料彩印李興中總經理:
控制成本肯定是要靠設備。我們已經有一臺無溶劑復合設備,準備再上一臺,就是因為它節電,而且還省材料成本。干式復合,浪費溶劑,烘箱也要用電,還有人工也比無溶劑用得多。無溶劑速度也比干式復合快。這么一算下來,用無溶劑復合省太多了。
再就是現在搶市場靠價格戰是行不通的,必須調整自己的產品結構。我們是中小批量的訂單為主,選擇設備的時候也要根據自己的訂單狀況考慮。
新稔包裝梁總:
控制成本的話,就要買新設備。新設備提高產能和效率,并且環保,否則員工不愿意在你這里干了。
四、結語
從內部管理入手,嚴抓產品質量;選用節能新技術;投入研發和設備更新換代......受訪的軟包裝企業代表們給出的方法都非常實在。的確,簡單地靠壓低原材料價格來降低成本的方法已經不適用于現在的時代。科技的發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正改變著我們工作的觀念。成本控制觀念,控制的其實不是錢,而是體現企業的發展思路和發展眼光。
軟包裝企業成本控制
時間:2015-07-30
來源:
包裝前沿
閱讀:65826次
投稿箱:
如果您有包裝新產品、新材料或者包裝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會議合作、展會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郵箱:3270059559@qq.com(期待您的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