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聚乙稀和聚丙稀樹脂市場正以不同的方式應對增長。
IHS化工行業分析師Nick Vafiadis在全球塑料峰會上說:"這是聚乙稀的新時代,競爭更加廣泛,過剩產能可能在積累。"
PE產能可能過剩達700億英磅,會在2015年到2021年間逐年累加,其中約三分之一針對北美市場。即使一些項目延時一到兩年,仍然有許多項目需要移往其它地區。
Vafiadis表示,幸運的是這一時間段內全球PE需求預計年增長率為4.2%。但產能過剩可能超過150億磅。
美國市場2017年的PE需求增長可能接近GDP的增幅,大約在2%到2.5%之間。
中國的需求占全球PE總需求量的47%,年增幅為6.5%,這對全球保持4.2%的增幅相當關鍵。他說:"如果中國的增幅達不到預期,PE產能過剩就會比較嚴重。"
全球PE開工率必須從目前的約87%下降到2017-2018年間的83.5%。北美PE開工率也會從目前的約90%下降,但會保持在85%以上。
Vafiadis說:"北美聚乙稀將保持其競爭性,但價格較高的產品會因競爭降價,地區價格差異會收窄。"
近期,來自Braskem Idesa、Ineos Sasol和努發化工等幾家公司新增的PE產能,年底前投放到北美市場的將超過40億磅。2017年,陶氏化學、艾克森美孚化學和雪佛龍菲利普斯化工預計將向北美市場新增70億磅的PE產能。
所有這些新增產能主要原因是低價天然氣原料的供應充足,近年來北美市場天然氣供應充分。不過,盡管新增產能不斷,該地區的舊PE廠也不會關閉,因為原油價格走低,使得原來這些采用石腦油作為原料的工廠又重返贏利區間。
新產能不斷涌現還帶來了北美PE生產商之間的價格競爭。Vafiadis表示:"2017年PE的合同已經能夠拿到折扣,采購員有了更多的選擇。"
中國市場PP產能增加
在PP市場,中國的大量產能擴張可能導致貿易轉向,引發全球市場的價格壓力。
IHS聚烯烴美國公司主管Joel Morales解釋說:"到2020年左右,供應會收緊,但市場條件在短期內會比較困難。"
全球PP需求增長率到2021年應在4.6%,北美的PP增幅略低于2.8%。中國的PP增幅預計為6.3%。Joel Morales說:"聚丙稀仍然是增長最快的商品塑料。"
北美地區PP價格高啟使得2016年大量低價外國PP進入了市場,Morals將2016年稱為"進口年"。其結果是,產能去瓶頸的步驟在2017年會加速。他說:"為了阻止進口,必須本地化生產,因而2017年北美的PP生產會滿負荷進行。"
到2017年年底,北美市場由于去瓶頸增加的產能會達5億磅,但同時,新建PP生產設施的投資是否經濟,值得懷疑。他說:"今后18個月內,新增中國公司是PP生產領域的最大因素,但在多數地區,從成本來看,聚丙稀仍然優于聚乙稀。"
Morales補充說,整體PP市場會因價格更加穩定、波動性小而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