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中國石化海南煉化公司100萬噸/年乙烯項目龍頭裝置——乙烯蒸汽裂解裝置投料開車成功。2月21日,乙烯項目順利打通全流程,各裝置實現一次投料開車成功。
該項目采用當今世界先進的化工技術,主要建設有100萬噸/年乙烯裂解裝置及下游共10套化工裝置,投資286余億元,2021年1月土建開工,2022年11月建成中交。隨著項目順利投產,實現了海南乙烯工業的“零突破”,成為海南自貿港建設發展的新“引擎”。
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
海南煉化利用海南自貿港的區位優勢,堅持“服務海南島、做大產業腹地、融入東南亞”,進一步延鏈補鏈強鏈,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服務海南島。海南煉化是海南全島最大的石化產品供應商,2022年供應全島成品油、液氮、船燃、塑料原料等產品超200萬噸。隨著乙烯項目投產,規模效應、帶動效應進一步增強,每年可為下游提供200多萬噸化工新材料產品,直接帶動衍生海南自由貿易港先進農業、綠色化工、旅游健康等下游產業發展。做大產業腹地。乙烯被稱為“石化工業之母”,乙烯工業是石油化工產業的核心。海南煉化充分發揮“鏈長”作用,與島內現有企業深化合作,助推海南石化產業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目前乙烯項目已帶動下游海南巴陵新材料公司、奧克化學等2家公司產業落地,帶動海南聯塑等4家企業延伸產業鏈。融入東南亞。海南煉化積極參與雙循環、“一帶一路”橋頭堡建設,加快“走出去”步伐。目前,海南煉化有超50%的乙烯原料來自東南亞、中東等地。隨著乙烯項目投產,預計“十四五”末,乙烯下游產品出口比例提升至50%,為我國在東南沿海構建面向海外的石化產品出口基地奠定基礎。
打造石化新材料產業基地
工程建設實現新突破。在中國石化黨組的正確領導下,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海南煉化堅持“一手打傘,一手干活”,與參建單位經受住了高溫、臺風等極端天氣考驗,克服了疫情等不利影響,針對項目規模大、施工安裝難度高、工期緊、可依托資源少等實際困難,系統實施工廠化預制、模塊化施工、機械化作業等舉措及創新工法,形成“安全+質量”雙重網格化管理。其中111天完成82臺大型塔器吊裝、4000噸吊車從第1臺設備吊裝到撤場僅用時40天、高峰期單月焊接量高達80萬吋徑,均創同類項目新紀錄;在上海和海南疫情影響2個月工期的情況下,全力攻堅實現乙烯裝置從土建開工至中交,用時22個月、較定額工期提前2個月,并在中交時基本完成預試車;STPP、HDPE裝置中交后不到2個月實現投料開車成功,創系統內同類項目高速度建設、高質量中交新水平。智能工廠建設取得新成效。打造中國石化智能工廠標桿,為海南石化產業數智化發展提供樣板。組建中國石化首個石化5G專網,實現物理工廠和數字工廠同步建設,開展石化行業首個防爆微基站的開發應用,首次實現強夯作業安全智能監控和質量智能監測、無損檢測智能評定,安全眼管控系統和三化融合可視化平臺軟件獲國家版權局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數字孿生工廠建設、生產計劃優化、在線運行監測”三個場景被國家工信部評為2022年度智能制造優秀場景。打造海南石化人才培育新高地。以乙烯項目建設開工為契機,扎實開展“干部領導力提升”、“三大員”(工藝員、設備員、安全員)能力提升、HAZOP分析培訓、崗位練兵、開車桌面推演等人才培育工作,培養既懂自貿港政策又懂石化技術的復合型高端優質人才,打造海南乙烯第一代“領路人”,并逐步向全島、全國甚至東南亞輸送人才。
打造綠色石化示范基地
共享發展成果。幫助當地村民提供就業機會,項目建設期帶動解決了三萬余人就業,正常運行后提供超5000個就業崗位。在項目現場布點建設9個鄉村振興小賣部,為周邊的南灘村困難群眾提供創業就業機會,年收入實現翻倍,以產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綠色協同發展。海南煉化著力打造全產業鏈、全工藝鏈、全管理鏈的綠色發展模式,將綠色低碳打造成核心競爭力,乙烯項目投資22億元高標準配套建設污水處理場、污泥焚燒、VOCs回收及處理等環保設施,各項排放指標均遠低于現有乙烯項目排放水平,各項環保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廣泛應用當今國際國內最先進的安全環保生產技術和裝置,采用先進可靠的分散控制系統、安全儀表系統等自動化控制系統,使生產操作自動化及管理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保證生產裝置本質安全可靠運行。古樹古井新乙烯。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繼承與保護古樹古井等當地歷史遺產,保護古樹14棵,最長樹齡達220年,做到了古樹古井與新乙烯和諧共生、工業文明和歷史文化相融互促,實現了石化裝置與碧水藍天的和諧統一。
海南煉化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在海南“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戰略推進中,踐行“打造具有強大戰略支撐力、強大民生保障力、強大精神感召力的中國石化”使命擔當,全力打造高端智能綠色一體化離岸石化基地,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海南篇章貢獻石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