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景石化100萬噸/年PDH項目于3月25日順利投產。項目總投資40億元,是當今全球最大的丙烷脫氫制丙烯單套裝置,引進的魯姆斯(Lummus)公司先進Catofin工藝,為下游聚丙烯提供高純度丙烯原料。項目副產的5萬噸/年氫氣產品,可為中景石化碳四產業提供原料,補齊企業內循環產業鏈。
中景石化一期66萬噸/年PDH裝置于2021年投產,成為福建投產的首套PDH裝置。2023年10月31日,中景石化二期年產100萬噸丙烷脫氫項目中交。
中景石化在福清江陰開發區總投資500億元,是當今全球唯一的從丙烷碼頭、丙烷、丙烯、聚丙烯、聚丙烯薄膜的完整全產業鏈BOPP企業,有“世界膜王”之稱號。
中景石化全部投產后,可形成年產300萬噸丙烯、400萬噸聚丙烯、150萬噸順酐、100萬噸丁二醇(BDO)的全球具有較大影響力化工新材料企業。
未來新增產能多
隨著丙烯產能不斷增加,加之原料輕質化進程推進,PDH項目投建熱度不減。在“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與煉化一體化、煤制烯烴等其他原料路線相比,PDH路線呈現出獨特的優勢。因原料單一、收率高、副產品少、清潔環保等優勢,PDH贏得市場追捧,近幾年,我國進入PDH項目建設的高峰期,各大企業紛紛建設PDH裝置。
在“十四五”期間,PDH路線在丙烯總產能中的占比份額將繼續增加,持續成為丙烯產能增長的主力軍。據統計,隨著2024年1月寧波臺塑60萬噸/年PDH新增產能計入,目前國內PDH總產能共計1904.5萬噸/年。另據統計,年內共有1246萬噸新增PP產能計劃投產,其中PDH產能656萬噸/年,占新增產能的一半以上。預計到2025年,國內PDH產能將超過2500萬噸/年。
行業競爭壓力不減
2024年隨著寧波臺塑新增PDH產能釋放,PDH工藝躍居丙烯生產工藝首位。疊加萬景石化擬建90萬噸/年PDH裝置,以及福建永榮新材料、浙江衛星能源有限公司的PDH裝置投產計劃,將使競爭本就激烈的丙烯市場逐步進入過剩階段,PDH工藝面臨較大壓力。但因為產業鏈條較短,開停車較為方便,再加上原料環保以及輕質化,PDH裝置受到的監管也較少等有利因素,仍有眾多的PDH意向計劃。根據已公布的信息,未來還有超過20套PDH裝置存有投產計劃,產能在華東、山東、東北、華中及華南均有分布。據統計到2028年底,國內PDH產能預計將達到3512.5萬噸,在丙烯總產能中的占比預計將達到37%左右。
未來展望
雖然受利潤萎縮影響,部分PDH項目放棄規劃或延期投產,但PDH仍是未來丙烯產能擴張的主力軍。在產能集中釋放周期,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局面下,謀求破局發展的重要性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企業對節能增效、技術優化提上日程,正在通過副產物綜合利用、延伸產業鏈、異地擴能包括尋求新領域等模式來提升企業競爭力,以彌補競爭環境惡化帶來的劣勢。
據統計,中國PDH裝置副產的氫氣,約有3套裝置,是作為燃料燃燒使用,無下游氫氣利用配套。約有10套裝置,其氫氣作為煉油產品精制。還有16套裝置副產的氫氣,下游作為化工品生產,如苯胺、雙氧水、炭黑等。僅有幾套PDH裝置,目前正在布局氫能綜合利用項目。
對PDH企業來說,加大對PDH裝置副產的氫氣綜合利用,是緩解因PDH產業競爭加劇導致的虧損的主要方式。未來PDH企業將更加關注氫能的綜合利用,這是我國PDH產業競爭加劇推動企業的精細化發展,以及迎合目前氫能發展趨勢需要作出的戰略調整。
PDH制氫產業鏈及已布局企業
PDH裝置生成一噸的丙烯的同時大約副產33公斤的氫氣,除了能耗排放以外,其生產過程中基本不產生過程排放,從定義上屬于藍氫。PDH產業鏈及已布局企業如圖所示。
(圖片來源:并購優熟)
上游
高純度丙烷是丙烷脫氫的主要原材料。國內丙烷脫氫裝置所需高純度丙烷仍依賴于進口,主要來自于美國和中東地區。國產丙烷企業約占20%產能,主要企業有聯泓新科、寶豐能源、萬華化學、浙江石化、寧夏潤豐等。
中游
PDH裝置生成一噸的丙烯的同時大約副產33公斤的氫氣,除了能耗排放以外,其生產過程中基本不產生過程排放,從定義上屬于藍氫。當前PDH產能主要集中在我國東南部,主要企業有東華能源、衛星化學、萬華化學、巨正源、浙江石化、金能科技等。
下游
氫能作為清潔能源,在燃料電池汽車、建筑、化工、電子、食品、冶金、軌道交通等領域應用較為廣泛。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預計,我國2023年氫氣年產量達到4575萬噸,同比增長14.3%。同時,中國氫能聯盟預計,2030年我國氫氣年需求量將達到3700萬噸,2050年我國氫氣年需求量將接近6000萬噸。目前我國氫能產業仍處于發展初期,氫氣主要作為化工原料和工業原料應用于化工(制備甲醇與合成氨)和鋼鐵等領域,氫燃料電池發展潛力較大,隨著儲運、燃料電池的關鍵材料和零部件領域技術突破,應用空間會進一步打開。